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针灸歌赋处方特点及规律

2023-07-09 15:16:33 个人图书馆-感悟_johnson

医海泛舟,你我同行

针灸科学为中医宝库里一颗灿烂的明珠,针灸歌赋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对针灸临床治疗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包括对疾病的周密观察、细致分析和治疗处方,其合辙压韵,文简意赅,行之有效,至今仍被广大医家所崇爱、所重视。

但因歌赋散载于历代针灸名著之中,且词略而义广,故钻研不易,体会不深,用之不便。近世偶有医者注释原文以释其内容,考据校正以订其刊误,但至今尚无分析针灸歌赋处方以阐发其要旨之著作。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为满足国内外人士学习针灸之需要,作者特收集历代医籍中针灸治疗歌赋,分门别类,运用中医辨证施治之方法,按其内涵予以阐述发挥,并附古代针灸医案以佐证,以期进一步继承发扬古代针灸医术,充实针灸文献宝库。同时,该书因荟萃古代医家针灸各科临床处方之精华,且疗效显著可靠,故可作为针灸医师之临床必备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针灸歌赋处方特点及规律

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学家对针灸理论及临床实践的高度概括,是历代针灸医家智慧的结晶,歌赋以言简意赅,合辙压韵,运用方便,疗效显著为特点,故其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正如歌云:“千载医籍浩如海,名家荟萃凝成歌,字字千金心血注,句句谙练功效卓。”其中针灸治疗歌赋各具不同特色,歌赋中大量的针灸处方是针灸临床之精华,适应范围广泛,突出辨证,强调补泻,取穴善长特定穴,选穴处方有一定规律性,值得后世医家借鉴。

1.歌赋各具特色

几十首针灸治疗歌赋,貌似相同,实则各异,不同的歌赋有其独自特色。

《百症赋》为歌赋中用穴数量最多的篇章,主治证候最多,其选用156穴,主治96种病证,为临床所常用。《胜玉歌》善长灸法治病,歌中用灸法治疗痰涎、咳嗽、霍乱,泄泻、气证、膝肿、踝骨跟疼等病证。《玉龙歌》倡刺血疗法,如“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乳蛾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又倡透针法,如丝竹空透率谷治头疼。歌云:“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肘后歌》提出针药相配治某些疾病,这在针灸歌赋中实为罕见。“狐惑伤寒满口疮,须下黄连犀角汤,虫在脏腑食肌肉,须要神针刺地仓。”《流注指微赋》以歌赋概括四例针灸医案,为后世所效法。《标幽赋》首谈经络、逆次候气、论针取穴、标本论治、特定穴位、子午流注,补泻治疗、禁针禁灸等,堪称一部针灸学专著。

2.针灸临床之精华

自秦汉开始,针灸疗法已广为运用。但直到宋代的许叔微,才出现针灸歌赋形式,可见歌赋的形成需要临床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医家为更好的将有效经验流传后世,结合自己诊治心得,将针灸理论与实践中较为幽微、深奥、隐晦之处,用歌赋的体裁,综合阐述,彰而明之,如窦汉卿之《标幽赋》即是如此。但大多数的歌赋又都是医家显效经验的综合,如《玉龙歌》是元代王国瑞收集他以前诸多医家的针法、腧穴、处方之精萃见解而写成。所以大多数歌赋处方非一人一时之经验,而是长期积累行之有效,验之显著之精华部分。并且现代研究也证明针灸歌赋在临床上确实有效。如《通玄指要赋》中“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胜玉歌》中”“阴交针入下胎衣。”杨继洲注曰:“文伯止曰:医请针之,于是泻足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其胎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今言妊妇不可针此穴。又曰:昔文伯见一妇人临产症危,视之,乃子死在腹中,刺足三阴交二穴,又泻足太冲二穴,其子随手而下。”现代研究补合谷,泻三阴交,留针30分钟,在妊娠初期和后期使孕妇子宫收缩而达到催产的目的。

3.适应范围广泛

针灸歌赋处方适应范围广泛,可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科、眼科等诸多常见病、疑难病。其治疗歌赋体裁也各式各样。

有专治某一种疾病的歌赋,如《十三鬼穴歌》专治神志病,《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主要治疗以疼痛为主的病症,如胃疼、脐疼、脚转筋疼,手臂挛痛,腰疼、小肠气疼、牙疼、头疼、下肢风湿痹疼,指疼挛急等。《回阳九针歌》专治亡阳危笃病证,运用9个腧穴能起到急救之功。还有能治数十种疾病的歌赋,如治疗九十六种疾病的《百症赋》,该赋从头面五官、颈项、躯干、四肢全身,自上而下按顺序编写。其中,头面五官28症,咽喉颈项6症,肩背腰腿6症,妇科7症,儿科1症,诸风伤寒5症,其他43症。治疗上述各症,包括常见病、疑难病症,共用156穴,故对针灸医生而言,熟记歌赋,临床胸有成竹,遇症不慌。

4.突出辨证,强调补泻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首要原则。在针灸歌赋中处处体现了这一原则,历代医家认识到,掌握这一原则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如《流注指微赋》“疾居荣卫,扶救者针。观虚实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是见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泻原则是治疗的基本准则,这点贯彻于歌赋之始终。席弘云:“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拦江赋》“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担截者,补泻也。《肘后歌》四肢回还脉气浮,须晓阴阳倒换求,寒则须补绝骨是,热则绝骨泻无忧。”

5.取穴善长特定穴

特定穴不但具有本经经穴的作用,往往还具有特殊性质、独特治疗作用的腧穴。古今医家常用之,歌赋处方中的取穴也是如此,特定穴占歌赋处方用穴的大多数,见表2。

表2 歌赋中的特定穴位

歌赋处方中运用特定穴治久病顽疾有良好的效果。如“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用络穴,“虚损天枢而可取”用的是募穴;“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用八会穴骨会大杼;“百会鸠尾治痢疾,”百会为交会穴,鸠尾为任脉之络穴。值得一提的是《拦江赋》所用腧穴以奇经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全身疾病,其法精简,疗效肯定。如“心胸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头部须还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

6.选穴处方规律

(1)选穴规律:

综合针灸治疗歌赋,从众多的处方中反映医者选穴规律有局部选穴,循经选穴,对症选穴三种方法。

局部选穴:

如歌云:“打仆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又载:“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颊车地仓穴,正口㖞于片时。”这些均为医者运用了在病证的局部和邻近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

循经取穴:

这是歌赋处方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如“三里内庭穴,肚腹妙中央;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撤。”又如“头面之疾寻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即是选取距病变部位较远的腧穴。

对症选穴:

即是医家针对疾病的性质、程度、特点,结合腧穴的特殊作用而选穴的方法。如治伤寒无汗,《拦江赋》云:“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百症赋》“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2)处方规律:

处方是在选穴原则基础上,根据不同病症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疗效显著的一穴,或具有协调作用的两个以上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针灸治疗歌赋中有以下几种处方规律:

①单穴独用:

歌赋处方中大量存在着一个腧穴对某症有较好的疗效,如“曹操头痛难禁,华佗针脑空而立愈。”“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甦。”等。

②表里相配:

《百症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梦魇不宁,历兑相谐于隐白。”《杂病穴法歌》“腰连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以上处方均应用了表里经相配方法。天府为肺经穴,合谷为大肠经穴,肺与大肠相表里,二穴配伍,可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③上下相伍:

《百症赋》“半身不隧,阳陵远达于曲池。”“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处方中曲池、经渠为上肢穴,阳陵、大都为下肢穴,相伍运用。

④远近配穴:

“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处方强间、睛明为病变局部,而丰隆、行间远距病位。这种配穴方法,局部穴多位于头胸、腰背、躯干部、远端穴多位于四肢肘膝以下部位,故符合《内经》中标本根结理论,也即是标本根结理论的具体应用。

⑤多经配伍: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此歌共有九穴,分属八经,主治亡阳危笃病候,这是医家根据脏腑同病或多种复杂的病变而系用的一种方法。

⑥原络配穴: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太渊为肺之原穴,偏历为大肠经之络穴,以本经原穴为主,配表里经之络穴,即本方法之特点,二穴相伍,治疗内脏及经脉病证。

总之,针灸歌赋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丰富的针灸理论,显著的临床疗效,为历代医家所传颂。故探讨针灸歌赋处方特点及规律,实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