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幼有所育、老有所医” 江苏交出用心用情的民生答卷_环球热消息
(记者 李梦 葛勇)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的两大“宝”。如何让孩子茁壮成长、老人平安健康,也是需要全社会关注、探索、努力的课题。对此,江苏省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记者19日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采访团走进泰州市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托育是0到3岁的儿童。有的家庭,家长上班繁忙,确实没人带。”该托育机构园长周莉华告诉记者,“每天会把孩子的情况发到群里,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关注孩子动态。此外,我们做的很普惠,每月2080元。所以家长还是很认可的。”
(资料图)
5月19日,泰州市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内的“小车”。据悉,老师会推着它带着孩子们出去实践。中新网记者 李梦 摄走进厅内读书区,三名儿童正在老师的引导下安静阅读识物绘本。“这是什么呀?”有孩子指着书本上的内容好奇地发问,老师侧过身去用轻柔的语气细细解读。
“在辖区以内,我们的医疗机构可点对点支援我们的托育机构,开展一些健康知识的宣教、托育保健、科学育儿等方面的业务指导,来保障我们从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姜堰区卫健委主任王梅告诉记者。
5月19日,泰州市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内,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做操。中新网记者 李梦 摄记者看到数名老师与一班小朋友一起做操,小朋友时蹦时跳,模仿老师的做操动作。“我要1米高啦!嗯……今天晚上就长到1米!”小朋友兴奋地告诉记者,她比划自己的身高,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据悉,近年来,泰州姜堰区把普惠托育机构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该区共建成托育机构39家,标准托位两千多个,有效地解决了托育难、托育贵问题。
除了“幼有所育”以外,“老有所医”的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记者走进南京市栖霞区西岗社区医院,感受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质量,以及民众寻医问药的高效便捷。
院长高慧华告诉记者,通过“院府合作”,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
数位刚刚就诊完的患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附近居民看病基本都跑到大约20公里外的医院去,对于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病人来说更是累人。而现在,到社区医院看病就很好,很多居民就在这里看病。
5月16日,南京市栖霞区西岗社区医院内,全科医生潘丽玲为慢阻肺患者王福杰看病。中新网记者 李梦 摄科室里,全科医生潘丽玲正在给附近居民王福杰看病,这是她的老患者了。70岁的王大爷患有慢阻肺。
据高慧华说,曾经,患有这种慢性病的很多病人都选择自己忍着病痛。附近居民老年人、慢性病人比较多,医院根据这些实际需求,专门开设了慢性病科室。
“每月都来找潘大夫复诊、拿药。”王大爷告诉记者。
记者听到潘大夫与王大爷的对话,两个人除了是医生与病患的关系,亦像是朋友,“烟就不要抽了,您本来就肺不好。酒还喝吗?”“现在滴酒不沾。”一问一答之中,不乏各种细细关怀。
基层生动的所见所闻,正是江苏省用心用情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缩影。
近年来,江苏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把教育强省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江苏省以健康江苏建设为统领,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7.63岁提高到去年底的79.7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