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为什么是清朝而非大顺得天下,看李自成与多尔衮的格局就知道了

2023-05-01 09:09:34 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明末内外交困,内部农民起义四起、消耗了明朝大部分的国力,外部东北的清朝也对明朝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明朝看起来已经是无力回天了,而农民军和清朝这两股势力,究竟谁会成为最终取代明朝的胜利者?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最终是清朝取代了明朝,然而在当时,清朝取代明朝并非毫无疑问的,相反,这个过程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成了北京城的新主人,李自成建立大顺朝也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此时大顺朝控制的区域包括京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河南和湖广一部,与清朝、明朝南方残余势力(南明)三分天下,而且大顺朝作为一股新兴的势力有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只要李自成处理得当,南明部分早晚都会归顺大顺朝。统一关内后,再解决东北问题,即使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也不可能比明末还要差,清朝要想入关做中原的主人更无疑是痴人说梦。


【资料图】

1644年4月形势图

但是后面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李自成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军击败,之后放弃北京、退守陕西,后来李自成兵败身死,清朝成了中原的主人。而这一切,都缘于李自成和清朝的领导者皇太极、多尔衮之间格局上的差距,李自成的一系列战略失误导致了大顺朝最终失去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李自成

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奉崇祯皇帝之命回北京勤王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高第正在山海关和北京之间,得知崇祯上吊自杀的消息后,吴三桂和高第选择了投降李自成,而李自成则派遣之前投降的明朝总兵唐通前去接手山海关的防务,但是李自成只给了唐通八千兵马,并没有派农民军的大将率领重兵前去接手山海关,而这无疑为之后的山海关惨败埋下了伏笔。

之后,吴三桂得知北京正在进行追赃助饷运动,影响到了自己的固有利益,于是吴三桂选择了反叛大顺朝,回头攻击山海关,唐通的八千兵马根本不是吴三桂数万关辽铁骑的对手,占据了山海关的吴三桂才有了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的资本。由此可见,李自成的惨败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山海关的重要性,也没有对关外的清朝引起重视,这才有了山海关惨败。

山海关

反观当时清朝的两位领导者--皇太极和多尔衮,他们时刻关注着关内的战况,随时准备南下入关分一杯羹。顺治元年初,范文程就上疏摄政王多尔衮称:"盖以为明劲敌者我国也,抑则流寇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而多尔衮也深以为然,可见清朝一直在关注关内的形势,并且已经判断出李自成的大顺朝将会取代明朝而成为与清朝争天下的劲敌。而且,当李自成东征时,多尔衮就率清朝所有壮丁倾巢而出,并在关外寻找战机,这才有了之后联合吴三桂击败了李自成。

多尔衮

李自成在攻占北京后,功亏一篑,最终导致失掉已经到手一半的天下,而这一切就归咎于李自成和皇太极、多尔衮的格局差距。

参考文献:《明末农民战争史》